公司新闻
致力于弱电行业中高端产品与先进应用的倡导者
新学期以来,宁德市已有80所中小学校将课间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制定系列保障措施,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
“石头剪刀布,我赢了,该我跳了”“耶,我通关了”……在位于蕉城区署前路的宁师附小校园里,15分钟课间里,欢呼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学生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跳房子、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分布于学校的各个角落,让学生15分钟课间快乐“加倍”。
“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奔跑跳跃,让我觉得做体育教师很有幸福感。”新学期开学,体育教师钟宇翔变得更加忙碌。从体育课到大课间、从15分钟课间到课后服务,宁师附小署前校区对体育活动进行全面“升级”,创设了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间活动内容,每周二至周五,在“跑操+畲家拳+体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跑操形式创新、体能活动项目多样化等方式,让体育运动变得更有趣。同时,校园内部增设体育活动区域,让学生可以在15分钟的小课间内走出教室,到室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不仅是宁师附小署前校区,不少中小学校的课间也悄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我市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积极行动,通过15分钟课间、大课间、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措并举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长,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提升体育锻炼质效,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跳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记者观察到,多地课间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活动——
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立足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活动体系,将畲族文化精髓融入大课间活动,设计畲歌传唱、畲舞韵律操、畲拳武术操、竹竿舞互动等特色项目,构建起“寓教于乐、动静结合”的文化浸润模式,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深度感知畲族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该校构建“1+N”社团课程体系,开设涵盖民间艺术、器乐演奏、体育竞技三大领域的27个特色社团,其中剪纸工坊、口琴乐团、乒乓球社等精品社团已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充分彰显了“五育融合”的办学特色。
在福安实验小学富阳校区,学校以课间15分钟为切入点,构建起“传统童玩+核心素养”的立体育人模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低年级组织踢毽子、跳格子等简单活动,中高年级组织跳皮筋、跳长绳、翻花绳等,将传统童玩引入校园,重现“巷弄里的童年记忆”。
近年来,我市持续创新学校体育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着力解决“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问题。
“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各地各校从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课间活动和课外锻炼质效等方面出台细化举措,创设多样化交流交往的课间教育场景,让孩子能够自由选择参与多样化的课间活动,保护孩子们爱玩爱闹的生命力。据介绍,宁德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学校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文/图)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