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致力于弱电行业中高端产品与先进应用的倡导者
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暑期班的内容和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补习和作业辅导,而是逐渐转向关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兴趣型”课程。尤其是、田径、篮球等体育类兴趣班,正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热衷的选择。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也体现了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过渡。
在昆明各区县的体育场馆、运动俱乐部里,这样的场景正变得寻常。曾经占据暑期市场主流的学科补习班,如今正被篮球、跆拳道、田径、网球等体育兴趣班分流。
7月9日,上午十一点的昆明天赐明珠篮球馆内,11 岁的邱天烁正带着队友完成一场5V5对抗赛。汗水浸透了他的球衣,脸上却挂着兴奋的笑容。场边,母亲高女士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儿子的身影比半年前挺拔了不少。“以前暑假要么在家写作业,要么去补习班,今年报了篮球班,整个人像换了个状态。”高女士的感慨,也道出了昆明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悄然转变。
“今年暑假篮球班共开设了3个班次,分为大中小三个班。课程分三期,每期为10天。”从事篮球培训9年的尹友伦教练擦着汗说,场馆从早到晚都排满了课,最小的学员才3岁多,最大的已经在读初三。在他看来,这种变化与家长观念转变密切相关:“以前总有人问‘学这个能加分吗’,现在更多家长问‘能培养团队意识吗’‘能让孩子多吃饭吗’。”
这种转变在孩子们的选择中更为直接。8岁的熊昱皓连续两年暑假报名篮球班,他的理由简单直白:“补习班要背单词做习题,篮球班可以和朋友打比赛,输了一起总结,赢了一起欢呼,有意思多了。”当被问及未来是否想走体育特招道路时,他用力点头:“我想通过篮球考重点学校。”
而在另一家俱乐部里,10岁的周沫言正在田径场训练,这是她练习田径和网球的第三年。这个曾经害羞的小姑娘,如今能大方地和教练讨论训练技巧。“以前她见人就躲,现在敢主动报名参加各种大型比赛了。”她的母亲笑着说,当初选择田径只是想让孩子多晒太阳,锻炼身体,没想到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在昆明,周末的体育场馆总是比学科教室热闹。等候孩子下课的家长们聚在场边交流,话题从“期末考了多少分”变成“今天又进了几个球。”
“以前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了编程、书法三个补习班,结果孩子暑假结束就病倒了。”下午两点,刘女士带着5岁的孙子来到天赐明珠篮球馆学篮球,她翻出手机里孙子的照片。“今年只报了篮球,你看这晒黑的脸蛋,比去年结实多了,胃口也变得比之前更好了。”她透露,身边不少家长都在调整暑期安排。“家长们碰面不再比报了多少补习班,而是比谁的孩子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从事教育工作的谭文娟教练也认同这个观点:“身体素质的直接提升就是最明显得变化。比如原本跑几百米就喘气的孩子,坚持训练后耐力、爆发力增强;协调性差的孩子,通过我们的体能训练后,肢体控制更灵活。长期来看,还能减少近视、肥胖等问题,为成长打下健康基础。”
不过,也有家长保持理性。“我们报田径班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爱好,没想过走专业道路。”陪儿子练田径的王先生说,他给孩子规定了每天1小时的运动时间。“既不能让学习挤占所有时间,也不能因为运动影响学业,平衡最重要。”
面对激增的需求,体育培训机构也在悄然升级。在昆明天赐明珠篮球馆,学员按年龄和基础分为启蒙班、进阶班、竞赛班,4岁的孩子练协调性,14岁的学员则侧重战术配合。负责人介绍,他们引进了专业体能测试系统,能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家长可以清晰看到孩子的速度、耐力、反应力变化。”
安全保障成为机构竞争的核心,健跃冠军俱乐部在安全保障方面做到全面防护,降低风险,强调热身的重要性,使用符合该年龄段的器材,密切关注学生动作,及时纠错,避免运动损伤。“我们为学员建立了成长档案,家长能清晰看到孩子的身体变化。”唐周令教练说,“我们每节课前都会检查器材,课后有专门的拉伸指导,这些细节家长都看在眼里。”
在课程设计上也更注重趣味性与科学性的融合。以健跃冠军俱乐部为例,在少儿体适能训练营,教练依托专业训练体系,将技能训练巧妙融入游戏 。比如依据提升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等科学目标,用“接力比赛”锻炼跑步耐力,借“攻防小游戏”传授运动技巧,让孩子在欢乐中完成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精准契合成长敏感期需求。
这种专业度让家长愿意买单。“虽然价格比普通兴趣班高30%,但看到孩子的进步,觉得值。”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家长算了笔账,今年暑期体育培训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45%,比去年提高了20%。“给孩子买健康,这钱花得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从众体育篮球暑期训练营是十天为一期(连着上十天),一期的价格是1399元;健跃冠军俱乐部的田径暑假班是21天为一期,价格为4500元,两期连报为8000元;网球暑假班一期为16节课,价格为1800元。
5v5对抗赛的最后30秒,11岁的邱天烁一记三分球绝杀对手,场边爆发出欢呼声,他却先跑过去扶起摔倒的对方球员。“这就是我们想教给孩子的。”尹友伦教练说,每次比赛后,他都会让孩子们总结三点:学到的战术、失误的原因、队友的闪光点。“篮球不只是赢球,更是学会尊重对手、看见同伴,这些在课本里难寻的成长课,正是体育的珍贵之处。”
比起传统的学科补习,俱乐部的教练员表示体育运动还培养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心态韧性。在运动中,孩子们会遇到输赢、失误等问题,教练会引导他们分析原因,而不是抱怨或放弃。这种“遇到问题先想办法”的心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教育专家认为,体育兴趣班的流行不仅是教育选择的变化,更是教育认知的升级。据海淀教育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指出:“体育是造就好孩子的最佳途径。体育可以给孩子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能力,给予心灵的阳光,给予孩子们匀称矫健的身材与体能,给予孩子们抗病耐寒暑的身体和意志。”在他看来,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多元维度——在充满“色彩”的运动环境中,孩子会学会直面苦累、输赢与伤痛,在团队协作中懂得守规则、不任性,更能通过运动打开一扇通往精彩文化的窗口,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
夕阳西下,训练馆的灯光渐次亮起。少年们的身影在球场上跃动,汗水滴落地面又被脚步扬起。这个夏天,昆明的孩子们正在用奔跑、跳跃、欢笑,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而这场从书桌到球场的转变,或许正是教育最生动的模样。